同品种对比,我们自找了哪些麻烦?
来源:医美达日期:2024-05-11阅读37
同品种对比,前期各种操作会造成后续麻烦,其中不少难度是自找的。小编在此列举一些现象,供从业朋友参考。
自找难度现象举例
(1)不搞或乱搞前期调查,同品种对比工作介入较晚,产品已经送检,才发现模仿的对比器械无法满足对比要求
(2)到处问能不能同品种对比,但不告诉对方起码的产品信息,甚至故意传递错误信息,以给自己产品加密,大放烟幕弹
(3)粗暴要求员工回答问题,只想听到回答能或者不能,不注意很多回答其实都有前提条件,不注意能或不能其实是变化的,比如可以从能变成不能
(4)不重视标准的研发流程,忽略了适用法规或标准的查全等问题,忽略方法的正确性,还没到对比,产品就已不合规。或者到了对比,研究资料等不合要求
(5)认为先出产品再搞同品种对比,认为存在这种先后顺序,没有意识到,其实同品种对比的规划从有想法的第一天最好就启动,一起规划产品注册,同品种对比报告,有产品立项想法那天就可以着手构思!
(6)自身产品大胆搞差异化,追求营销效果,造成与对比器械差异大而不能建立等同性,无法对比
(7)对差异的论述没有分析过程,只有自己的结论:“没有差异”,然后还以支持性不足的支持资料做支持
(8)认为同品种对比很简单,毫无积累但要求员工几天内就可以提交临床评价资料
(9)与对比器械存在差异,但写得模糊,寄希望于审评人员不注意或看不出来
(10)认为对比的产品都拿到证了,同品种对比其实就是走过场,认为临床评价可以随便搞一搞,从来没看过相关法规、原则等,截至到目前为止,仍然对同品种对比望文生义
(11)不怎么看相关原则,就开始写评价报告
(12)认为同品种对比很简单,安排研发或注册一个人独立干完所有工作,还希望每天有肉眼可见的进度
(13)不听团队成员意见,忽视客观难度,认为凡事跑关系,走后门就可以解决法规违背问题
(14)不考虑同品种对比组织工作,造成团队成员陷入扯皮漩涡,或者拆分写作任务,认为可以简单组稿
(15)寄希望于别人给自己安全感,希望员工或其他人给自己说这事儿没问题,不思考到底难点是什么
(16)认为上述言论危言耸听,嗤之以鼻,盲目自信,从未有过“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”,“一日三省吾身”的想法。在摸索中前进,但能少摸几次就少摸几次,朋友们,这样不好吗?